[设为首页] [加入收藏]
当前位置:首页 > 亚洲风俗专栏 > 正文

绚丽的仫佬族传统婚俗

时间:2019-11-17 21:59 来源:网络整理 作者:世界风俗网 阅读:

仫佬族是由古代的“僚人”发展演变而来的,晋人常璩《华阳公志·南中志》中,即有关于“僚人”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。唐宋以后,《岭外代答》、《溪蛮丛笑》等史籍中出现了“僚”、“伶”人们共同体的记述。《天河县志》、《大清一统志》说:“伶人又名僚,俗名姆佬”,可见仫佬与僚、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。学术界一般认为,仫佬族是从僚、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。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,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,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。

仫佬人结婚的范围,不仅仅限于本民族,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。但是仫佬族同姓是不通婚的,但同姓而不同“冬”的,通常可以通婚,其他房族内通婚便是“乱伦”,为族规所不容。“冬”原为缴纳粮款而划分的社会基层单位,由于仫佬族大部同姓聚族而居,因此“冬” 以下又分“房”,实际上又成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姓、房组织。清代将仫佬族地区县以下划分为“里”,在“里”下设“冬”。每“冬”约十余户,有“冬头”,由大家推选,负责筹粮收款。

绚丽的仫佬族传统婚俗--仫佬人结婚的范围,不仅仅限于本民族,与周围的汉壮等族均可通婚。

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,除节日、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,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“走坡”中传歌互答交友。“走坡”的季节是阳春三月和八月金秋,年轻人身穿盛装,男女各自结伴,到集市上寻找对歌的伙伴。找到满意的对手后,就邀到风景美丽的山坡草坪上开始对唱,以歌为媒,一问一答,相互满意,互赠信物。最后托媒人通报家长,确定婚期成亲。

媒人先由男方拜托,女方家若同意,就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转递男方。男方父母收到女方八字后,认为与儿子的八字相合,这门亲事基本大功告成。

接亲方式各地略有差别,最有趣的是“送嫁十姊妹”。新娘过门前一个月,同村寨的同辈姑娘自愿组成十人傧相,到未婚新娘家做姐妹,与新娘日夜相伴,帮她做新鞋,缝嫁衣,备妆奁。成亲的那天,十姐妹与新娘打扮得一模一样,穿相同的“情人鞋”、“送嫁衣”,撑同样的“姐妹伞”,剪同样的发型,扎同样的辫子,甚至连举止姿态都相近相似。若非亲友,真不知谁是新娘,谁是傧相。到了新郎家,十一个姑娘一起登堂入室,热闹非常。

绚丽的仫佬族传统婚俗--仫佬族青年男女历来实行自由恋爱,除节日、集会和赶集时的交往相识之外,主要的恋爱方式就是在“走坡”中传歌互答交友。

接亲的当天,许多地方都有设“歌卡”的习俗。男方一行人到女方村寨接亲时,要唱答盘问方能通过“歌卡”进入新娘家。同样,女方送亲队伍到男家村寨也得答出问歌才能进新郎的家门。有时从早一直唱到晚,围观看热闹的人挤得水泄不通。最后若答不上来,那就自问自答,或由家长出面唱“和解歌”,宣告“栏门歌”结束。在长时间的对歌中,主人要供应好吃好喝给客人,以保证对歌时精力旺盛,情绪饱满。

新娘进屋后,许多地方要“闹歌堂”,即在洞房内外摆擂台赛歌,男女唱答。高潮时,喝彩声、欢笑声响成一片,成了青年人显露才华的极好场所。结婚的当天,新婚夫妇并不同宿,新郎和新娘都要陪伴着贺客和亲友过夜。次日早餐后,新娘便随同送亲的人一起回娘家。直到第二年二月的社日,男家才接新娘回自己家过节。而到这天晚上夫妻才得同房共宿。次日新娘仍回娘家居住,平时祗有在农忙季节,新娘才暂时回男家短住几天,直到怀孕生子后才不再回娘家久住。

(编辑:www.sjfsw.cn)

顶一下
(5)
100%
踩一下
(0)
0%